人生开挂之前,你还缺一样东西……
首发于“人神共奋(ID:tongyipaocha)”微信公众号
每周二原创:职场学习类干货
每周五原创:解读经典,笑看职场
计划有99种死法,只有1种活法
1/4
目标→策略→计划→执行
想要人生开挂?先定一份年度个人计划吧。
什么?标题党?错了,那个让你开挂的人生计划,绝对跟你平时忽悠自己的个人年度计划(其实应该叫年度许愿)是不一样的。
有一本书叫《个人年度计划的99种死法》,你真该看看,想一想你之前的计划都是怎么阵亡的:
胎死腹中:你今年学一门乐器,先是纠结学钢琴还是小提琴,后又考虑自学还是请老师?还没考虑出个结果就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学音乐的料,计划卒,于第0天;
先天不良:你打算用一年的时间炼出八块腹肌,可第二周就发现,自己根本连每周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都没有,计划卒,于第20天;
突然暴毙:打算在今年脱单,明年成婚,结果连续相亲五次,受到的暴击程度呈指数级增长,幡然醒悟,何以家为,计划卒,于第30天;
无疾而终:制定好的阅读计划。今日看五页,明日看三页,最后永远停留在99页,计划卒,于第40天……
这么好的书,可惜你买不到,是我瞎编的
仔细分析一下,“计划”和“计划”是不一样的,很多计划需要的不仅仅是执行力,
第一类计划的实现路径是“目标→执行”,比如“我要在今年读完《资治通鉴》”,这个就不用计划,中华书局版共二十册,每个月读两本,重要的是坚持;
第二类计划的实现路径是“目标→计划→执行”,比如“我要完成经济学书籍的阅读计划”,这就需要稍微规划一下,把一年分成初、中、高三个阶段,每一个阶段都要完成相应级别的书的阅读。
第三类计划的实现路径最复杂,比如“我要系统的学习经济学”,这个目标如果直接拟一份计划,很容易出现“胎死腹中”“先天不良”等等死法。
非常不幸,所有能够让你人生开挂的计划,无一不是上面第三种,它的具体执行路径是:
“目标→策略→计划→执行”
下面划重点:在定目标之后,拟计划之前,你还需要做一件重要的事:制订策略。(关于如何找到正确的目标,我在《你的目标年年完不成,并不是你不够努力》中讲过了,忘记的同学可以回头看看)
2/4
从目标到战略,人生开挂的瞬间
今年春节你打算全家出国旅游——这叫目标;
这一次旅游,你打算带上双方爸妈,一大帮人最好是跟团,但完全跟团,行程太紧又不适合老年人,所以你选择了定制团——这叫策略;
定好策略,你就可以计算出总预算、列出行前准备工作、排好了每一天的行程计划,等等——这叫计划。
策略或者叫战略,做商业管理的读者,比较熟悉一些,它是介于战略目标和执行计划之间的一个总体方向的设想。
比如一家公司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个亿,增长25%,而去年仅仅增长了10%。怎么完成这个目标呢?不管它了,反正上面给任务了,直接分到每个月,再“压”给每个区域经理,这就是非常“拍脑袋”的做法。这种计划,你能不能完成,自己也没数。
所以定计划之前就一定要有策略,分析市场、竞争对手、产品、渠道等,找到机会点,比如说你发现有一个新产品在某个渠道的转化很好,市场空间又大,只要营销资源大力倾斜,今年增长50%还是有希望的,再加上传统产品增长10%,任务就有完成的可能。
那么你的策略就是“稳定主力产品,快速释放新产品的市场潜力”,这么一来,你的计划不管是分到每个月,还是分给各区域经理,都是心中有谱的。
从目标到战略,这在商业上是常识,但在个人发展中,策略常常会被忽略,只顾埋头做事,忘了抬头看天。而一旦找到了战略核心,你人生开挂的时候往往就到了。
2007年,在历经8年五次辗转三地后,雷军终于把自己一直为之效力的金山送进了香港联交所,但市值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内互联网公司。作为第一代互联网人,不服气的雷军此时才有功夫“抬头看天”,看着看着,他悟出了一个道理:
“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。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?站在台风口,猪都能飞上天。”
雷军找到的策略就是把“极致性价比”这件事“品牌化”,从此一路开挂。他决定创办小米,不是因为他热爱手机,而是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,这个策略比较容易见效。一旦手机成功,他就马不停蹄地将之延伸到充电器、电视、净化器、空调等等一切适合这个策略的市场中。
策略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一个大方向,因为世事难料,定好的计划常常跟不上变化,计划也得随之变化,这一变,往往不是偏离初衷,就是自我缩水。
此时,一个好的策略的“定海神针”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。
3/4
我应该做什么,我不应该做什么
我在《为什么刘备总是打败仗,又每次都能绝地求生?》一文中分析过刘备为什么前期很失败?
刘备有目标:要建立自己的基业,而不是跟着别的主公混;他每年也都有自己计划,去年的计划是联系吕布打袁绍,今年的计划是联合曹操打吕布,明年的计划是联合袁绍打曹操。
一年年的折腾,但目标却越来越远,因为刘备的目标和计划之间,缺乏必要的联系,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,最后陷入“地、兵、将”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。
直到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提出了一个真正的战略,才让刘备走上了“开挂之路”。
我在《诸葛亮给刘备的“企业大战略”,是个“战略大忽悠”吗?》一文中分析过,其实“隆中对”的大部分是天下形势的背景分析,小部分是用来解释这个战略的实施设想(“占荆州”“攻益州”“战汉中”“平定蛮夷”“北伐路线”),而真正的战略只有几个字——“联吴”和“抗曹”,看似不起眼,但他解决了刘备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:
——谁是我们的朋友,谁是我们的敌人。
真正的好战略,既有不变的核心,又有执行的弹性,“联吴抗曹”的提出及其解释权,把刘备与普通的军阀区分开来:
为什么打荆州?因为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;
为什么向孙权“借荆州”?因为要通过南郡牵制曹操;
为什么刘璋请刘备进益州?因为死敌张鲁投降曹操,而刘备是“反曹盟主”;
为什么又要反过来打刘璋?因为刘璋给的援军太少,破坏了“联吴抗曹”的大计
……
战争策略中的“敌我问题”相当于个人计划中的“我应该做什么,我不应该做什么”。
计划要随机应变,所以策略强调的是“不变”,只要找到了不变的东西,才能让计划有变的空间,“不变”是为更好的“变”,再怎么变,也是往同一个方向上变。
那么,具体应该如何找到好的策略,甚至是让你“开挂”的策略呢?
4/4
解决问题的思维
商业上定战略的方法很多,可以从自身产品优势、从竞争、从市场发展机会、从组织结构,可以用权重比较、SWOT分析、竞争五力等很复杂的方法,但对于个人最重要的目标而言,只有一个方法:从自身优势和劣势出发。当然在此之前,你还要回到出发点——
从目标到战略的第一步: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
我喜欢在文章中运用一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,有些读者看了后说,自己也想学经济学,问我该看什么书。这就是典型的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”,结果不是“胎死腹中”就是“无疾而终”。
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?只是觉得“经济学思维很有意思,想多多了解”,还是“提高自己的商业视野与分析能力”,或者是“转行到经济研究方面的工作”,你的策略就完全不同。
从目标到战略的第二步:我的核心优势和最大劣势是什么?
商业策略可以借助外脑,或者由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分析优劣势,但制定个人策略的难点在于,你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回答出这个问题。
所以,如果这个计划已经“阵亡”了好几年,那么恭喜你,这次一定能找到这个关键问题的答案,所以大部分“让人生开挂”的计划,都要在几次失败的基础上产生。
当然,如果这是一个从未执行过的新计划,也没关系,你可以先假设,再运用下一步的方法:
从目标到战略的第三步:优势策略和劣势策略
如果是一个积累了很多失败经验的老计划,你的策略应该从优势入手,比如诸葛亮的“联吴抗曹”的计划,必须建立在刘备长期的名声的基础上。
如果是一个新计划,你的策略是从劣势入手,以最低目标为导向的策略方向。比如,你从没有写过小说,那么“小说写作计划”最好的策略是“讲述你的青春故事”,而不是“写中国的《哈利波特》”。
如果是难度很大、很复杂的计划,你的策略应该是从优势入手,这就是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”的道理,比如一个“年度升职计划”,集中精力发挥长处,就算不能得偿所愿,也为明年打下基础。
如果是一个相对清晰,可实现程度很高的计划,你的策略应该是从劣势入手,比如你制定了一个健身计划,本身又爱好运动,但可能最大的劣势是天天加班经常出差,那么就从这个劣势入手制定一个“随时随地健身”的计划。
如果是一个不是很重要的“锦上添花”的计划,比如掌握一门兴趣爱好,你的策略应该是从优势入手,这是“伸手摘星,即使徒劳无功,亦不致一手污泥”的道理。
如果是一个很重要,不容有失的计划,你的策略应该是从劣势入手,比如理财投资计划,劣势是指你最大能承受的亏损幅度和资金使用时间,这些都是投资计划必须保证的安全边际。巴菲特有云:投资最重要的两件事是“不要亏损”和“牢记前一条”。
从目标到战略的最后一步:写下来,并为之设计几个核心指标
这一步已经是从“战略到计划”的过渡环节了,也是这个系列下一篇文章的主题。
事实上,“人生开挂”可遇不可求,如果你经过反复失败,苦思冥想后忽然开悟的东西让你有“我靠,这么简单的道理,我以前怎么没想到”的感觉,那恭喜你,你得到了比“开挂”更重要东西——策略思维。
如果说“目标”是“做正确的事”,“计划”是“正确地做事”,那么“策略”就是保证“两个正确”是“同一个正确”,而且在执行中,能一直“正确”下去。
本文提及的相关文章
人神
共奋
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
长按二维码,关注我